推動中國國際教育走向世界 | 中國特色國際化課程融合創新研究開題報告會暨國際化學校課程建設專題研討會召開
編者按:
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中提出,要“建立中國特色國際課程開發推廣體系”。目前,已有國際教育領軍機構,在課程融合方面不斷探索、創新、實踐、優化,形成自主研發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助推中國國際教育走向世界。
在中西優勢如何結合、如何落實到位等層面,行業發展仍有很多優化空間需共同探討,基于此,中國特色國際化課程融合創新研究開題報告會暨國際化學校課程建設專題研討會召開,旨在通過研究、研討成果,及后續扎實落地,更好培養具有“中國心、世界眼”的中國拔尖創新人才,以及“懂中國、愛中國”的外國對華友好新一代,擴大中國教育和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2023年9月16日,中國特色國際化課程融合創新研究開題報告會暨國際化學校課程建設專題研討會在上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和楓葉教育集團主辦,上海市金山區楓葉學校承辦。來自北京、上海各大專院校、學術組織的專家學者,來自上海市相關政府部門領導、中小學及國際化學校校長、楓葉教育集團的領導等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上海楓葉學校書記兼校長明德璋主持。
會議伊始,楓葉教育創始人?董事長任書良博士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歡迎。本次課題研究,基于楓葉世界學校課程五年研發、三年實施、三年對標認證基礎上提出,并得到中國教育學會批準;國際權威認證機構Ecctis UK ENIC已確認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實現了與A-Level課程對標,并且以報告總結形式告知了全球兩萬多所高校、教育機構和政府部門,文憑符合英、美、澳、加等各國大學及國內28所985、211大學國際學院入學要求。楓葉呼吁加快開發并制定中國特色國際化高中課程標準,打破國外課程壟斷地位,推動具中國特色國際化課程的發展。
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秘書長張東升宣讀課題立項通知,并對楓葉在中國特色國際課程建設方面作出的積極努力表達感謝。他認為,楓葉世界學校課程是楓葉對中外課程融合創新的研究成果,也是多年實踐創新的精華。他希望通過課題研究,提出中國特色國際課程的解決方案,為世界教育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同時為國家未來課程改革提供領先性、可操作性的參考。
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劉華蓉作總結講話?;跅魅~辦學近30年的深厚積淀與探索,課題研究在研究力度與綜合完整性上,放眼國際學校課程發展歷程都是絕無僅有的,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她建議,在研究過程中,楓葉抓住自身的亮點與精華,完善課程架構,聚焦課程體驗與本土屬性,凝聚國內國際化特色學校與機構的力量,把行業的力量調動起來。放大課題研究成果,加大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推廣力度,爭取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以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為藍本,推進中國特色國際化課程的建設,為中國國際教育走向世界架橋鋪路。
開題論證報告,闡明思路
楓葉教育在線教育總裁兼研究院院長任鴻鴿作開題論證報告。他從課題設計論證、預期成果及完成計劃、成員與分工、完成課題的基礎和保障四方面作出闡述,研究將形成《中國特色國際化課程融合創新研究報告》,為國家制定中國特色國際化課程標準及實施中國國際化課程“走出去”戰略提供參考,為中國國際教育行業從業者提供啟示和借鑒,促進中國特色國際化課程融合創新。
專家評議與指導
在評議和指導環節,各專家學者就以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為基礎和對象展開的課題研究給予了指導和肯定。
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紀明澤認為,28年來,楓葉教育集團在課程建設與國際化學校的探索實踐上,特別是學生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紀院長建議,在課題研究上,要充分結合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實踐為基礎,立足于課程融合的現狀,形成體現中國特色、突出融合創新的課題推進方案。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夏惠賢表示,楓葉教育的辦學實踐成效好。他建議,課程設置要為目標服務,理清課程與育人的關系,最大程度兼顧學生個體差異,為不同類型的學生匹配適合自身發展的課程資源與發展路徑,既能夠保證普通學生的教育質量,又能夠促進拔尖創新人才的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吳剛平建議,楓葉應將30年的辦學實踐總結并完善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凸顯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特色與優勢,并構建行動框架,以課程優秀畢業生的培養案例,突出體現楓葉課程實施的豐碩成果,也能為同類型的國際學校提供課程建設的啟示與借鑒。
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特聘專家王紅軍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她感動于楓葉教育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堅守與情懷。她希望楓葉在課題推進的過程中,起到引領作用,與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一起,匯聚更多國際學校的智慧與資源,解決中國國際學校關于課程認證、質量認證等核心問題,增強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據悉,課題研究將于2024年完成。彼時,相信以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為對象基礎的研究成果,將成為國家研發、設立國際化高中課程和標準的重要參考,成為海內外國際化高中課程選擇的重要指引和參照。